前言
當供應商出貨不符合合同成分,你是否還願意繼續合作?在行內,這類事件只要發生一次,就足以造成鋁合金製造品質不穩、報廢率飆升與產線大亂。
怎麼判斷供應商成分不符?
- COA成分分析與驗收回報不一致:常見為 Si 成分偏低、Fe 含量偏高;
- 客戶抽檢或第三方檢驗出違規比例超過 5%;
- 驗貨報告與目視包裝差異明顯,粒度、包裝或重量不符。
根據 SMM 報導,2023 年鋁業因矽金屬成分不符導致報廢超過 1500 噸,財損超過 200 萬美金(來源:SMM 報導)。
真實案例說明
案例 A:純度不足導致熔爐堵塞
情況:一家鋁合金廠使用標示為 441 等級的金屬硅,但批次 COA 顯示 Si 純度僅 98%,偏差約 1%,Fe 含量超出合同標準。
下游影響:熔爐反應不足,產生氧化皮堵爐,導致停產 2 天。
損失估算:以每日產值 250,000 RMB 計算,兩天停產即耗損約 500,000 RMB。
案例 B:含鐵超標引起表面氧化與品質下降
情況:使用雜質較高的金屬硅,Fe 含量比合同多出 0.2%。
下游影響:鋁合金表面出現氧化斑點,後處理檢測顯示不良率上升約 12%。
品質成本:增加再加工 10%,以及產品返修與報廢成本。
案例 C:低報價卻成分不符,後續成本大於節省利潤
情況:一供應商報價低於市場 10%,但交貨成分未達合同,Si 含量偏低、雜質偏高。
後續處理:試圖快速補貨未果,最終補足標準貨後整體成本比使用主供應商高出約 15%。
總成本影響:雖單價低,但因品質錯配與延誤,反而讓整體成本上升。
換誠信供應商比你想的還有必要
- 創建雙重驗收制度:與誠信供應商簽合約,要求 COA 與抽檢資料同步上傳,並保留 3 方抽樣權。
- 設立品質與交期保證條款:例如:若成分不符,供應商須買回全部不合格貨品,並承擔物流與報廢成本。
- 建立動態議價能力:當主要供應商成分不符時,透過第二貨源調節「報價 + 信用」空間,提升議價力。
🔗 資源參考
- 📡 SMM 報導:2023 矽金屬抽檢問題(DoFollow)
- 📰 Metal Bulletin 市場調查:鋁業因不合格矽金屬停產風險報導
FAQ – 行家必問的三個問題
Q1:一次成分不符就要換供應商嗎?
若損失超過停產成本,即使多批次出問題,也應立即啟動備援合作。
Q2:要怎麼驗成分才公平?
建議雙方各留一批樣品,交由國際第三方進行盲測,結果作為後續合作依據。
Q3:誠信供應商如何建立?
選擇有 CO + COA 且歷史交期信用良好的廠家(如五礦),並納入合約條件與備援機制。
誠信供應商 ≠ 最低價,而是最穩定
不符合合同的出貨成分,不只是影響品質,還可能造成產能停擺與長期財務損失。選擇願意承擔責任、守約且成分穩定的供應商,才能真正掌控品質和成本。你現在需要的,不只是貨,更是誠信與品質保障。